9CaKrnJQSWv作者:范凌志world.huanqiu.comarticle“北京-东京论坛”闭幕未发“共识” 中日代表:会议本身就是最大成果/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 记者 范凌志】由中国外文局与日本言论NPO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北京-东京论坛”25日上午在京闭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际交流基金顾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顾问、原驻法国大使、青山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小仓和夫、日本金融特任大使山本有二分别做了主题演讲。此外,与会的中日方代表就24日举办的双边政治与外交、经贸、媒体与文化、安全、以及特别分论坛等五个分论坛的情况发布成果报告。在这些分论坛上,代表们畅所欲言,坦诚交流,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共识,为继续深化中日民间交流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代表们指出,尽管双方在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但两国应该以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角度和胸怀对待中日关系。为了避免误解和偏见,需扩大和深化两国之间的对话,特别是加强对未来愿景和构想的探讨,让两国肩负起更多面向全球的责任。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刚毅在致闭幕辞时表示,与会代表在大会和分论坛期间直视问题、沟通观点、扩大共识、着眼中日关系的大局,为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新能量,为中日两国经贸合作挖掘新动力,为增进中日两国政治互信、构建不断进步的战略互惠关系寻找新办法。相信代表们在论坛上所提出的好建议一定会对中日关系进一步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论坛并未如外界预想中发布《北京共识》,在记者会上回答《环球时报》的提问时,与会的中日双方代表对其中原因进行了说明。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表示,在过去举办的十届论坛中,并不是每一年都会发布共识,本次论坛讨论的深度、坦诚的程度和热烈的气氛远远超出预期,“我们认为,会议讨论的本身就是最大的成果。”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刚毅说,今年不管是大会还是分论坛,讨论的议题范围非常广,有的还很深入,而且在闭幕式环节,各个分论坛的代表还分别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已经非常准确地表述了各分论坛取得的共识以及分歧。因此,即使不按照原计划发布《北京共识》,大家也可对整个大会的共识和分歧有完整了解。“大家可能会以为我们有什么不和,其实不是这样的。”原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说,本次论坛收获了“新起点、新高度、新成果”,双方促进中日民间关系友好发展的愿望是完全一致的。前联合国副秘书长明石康也回答了《环球时报》的问题,“我披露一件事,就在昨晚,中日双方各拿出一份草案,我们发现,在观点、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大方向上,双方内容几乎是一样的,没有分歧。唯一不同的只是在方法论层面,即表述字句等技术性问题,而短时间内完成调整是很困难的,因此才没有发布《北京共识》。”日本言论NPO工藤泰志表示,在他印象中过去十次论坛中,发布共识的只有两次,“一次是在钓鱼岛问题导致中日关系紧张的时期,我们民间一定要站出来表明反战的态度,另一次是2014年,作为论坛新的十年的起点,我们发布共识来强调公共外交的重要性。”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前中国驻日大使陈健对明石康的发言表示了认同:“共同的认识变成共同的文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来日方长,相信我们未来会达成更多的共识。”背景:第十一届“北京-东京论坛”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0共同举办,主题为“困难与举措:如何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一一东亚的未来与中日两国应发挥的作用”。500余位来自中日两国政界、经济界、学术界、传媒界的嘉宾和省市代表,将在双边政治与外交、经济贸易、媒体与文化、安全,以及特别5个分论坛中,对涉及中日政治、外交、经贸、安全、文化、环保、旅游、地方合作等领域的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北京一东京论坛”自2005年举办以来,坚持推动中日两国相互交流与了解,促进中日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经过十年的努力,该论坛已成为中日高层次的公共交流平台之一。从本届论坛开始,“北京—东京论坛”进入新的十年发展阶段。与往届相比,本届论坛增设了午餐演讲会和中日嘉宾同青年学生对话会等环节,这些创新举措将为“北京东京论坛”增加更多有价值、有实效的亮点。14458192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yupengfei环球时报144581922000011["9CaKrnJQSCM","9CaKrnJQR59","9CaKrnJJYBj","9CaKrnJFRX2","9CaKrnJFMgW","9CaKrnJFDlX"]{"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环球时报 记者 范凌志】由中国外文局与日本言论NPO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北京-东京论坛”25日上午在京闭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际交流基金顾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顾问、原驻法国大使、青山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小仓和夫、日本金融特任大使山本有二分别做了主题演讲。此外,与会的中日方代表就24日举办的双边政治与外交、经贸、媒体与文化、安全、以及特别分论坛等五个分论坛的情况发布成果报告。在这些分论坛上,代表们畅所欲言,坦诚交流,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共识,为继续深化中日民间交流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代表们指出,尽管双方在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但两国应该以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角度和胸怀对待中日关系。为了避免误解和偏见,需扩大和深化两国之间的对话,特别是加强对未来愿景和构想的探讨,让两国肩负起更多面向全球的责任。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刚毅在致闭幕辞时表示,与会代表在大会和分论坛期间直视问题、沟通观点、扩大共识、着眼中日关系的大局,为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新能量,为中日两国经贸合作挖掘新动力,为增进中日两国政治互信、构建不断进步的战略互惠关系寻找新办法。相信代表们在论坛上所提出的好建议一定会对中日关系进一步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论坛并未如外界预想中发布《北京共识》,在记者会上回答《环球时报》的提问时,与会的中日双方代表对其中原因进行了说明。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表示,在过去举办的十届论坛中,并不是每一年都会发布共识,本次论坛讨论的深度、坦诚的程度和热烈的气氛远远超出预期,“我们认为,会议讨论的本身就是最大的成果。”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刚毅说,今年不管是大会还是分论坛,讨论的议题范围非常广,有的还很深入,而且在闭幕式环节,各个分论坛的代表还分别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已经非常准确地表述了各分论坛取得的共识以及分歧。因此,即使不按照原计划发布《北京共识》,大家也可对整个大会的共识和分歧有完整了解。“大家可能会以为我们有什么不和,其实不是这样的。”原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说,本次论坛收获了“新起点、新高度、新成果”,双方促进中日民间关系友好发展的愿望是完全一致的。前联合国副秘书长明石康也回答了《环球时报》的问题,“我披露一件事,就在昨晚,中日双方各拿出一份草案,我们发现,在观点、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大方向上,双方内容几乎是一样的,没有分歧。唯一不同的只是在方法论层面,即表述字句等技术性问题,而短时间内完成调整是很困难的,因此才没有发布《北京共识》。”日本言论NPO工藤泰志表示,在他印象中过去十次论坛中,发布共识的只有两次,“一次是在钓鱼岛问题导致中日关系紧张的时期,我们民间一定要站出来表明反战的态度,另一次是2014年,作为论坛新的十年的起点,我们发布共识来强调公共外交的重要性。”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前中国驻日大使陈健对明石康的发言表示了认同:“共同的认识变成共同的文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来日方长,相信我们未来会达成更多的共识。”背景:第十一届“北京-东京论坛”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0共同举办,主题为“困难与举措:如何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一一东亚的未来与中日两国应发挥的作用”。500余位来自中日两国政界、经济界、学术界、传媒界的嘉宾和省市代表,将在双边政治与外交、经济贸易、媒体与文化、安全,以及特别5个分论坛中,对涉及中日政治、外交、经贸、安全、文化、环保、旅游、地方合作等领域的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北京一东京论坛”自2005年举办以来,坚持推动中日两国相互交流与了解,促进中日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经过十年的努力,该论坛已成为中日高层次的公共交流平台之一。从本届论坛开始,“北京—东京论坛”进入新的十年发展阶段。与往届相比,本届论坛增设了午餐演讲会和中日嘉宾同青年学生对话会等环节,这些创新举措将为“北京东京论坛”增加更多有价值、有实效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