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ERHL作者:陈一鸣 贝茜world.huanqiu.comarticleFBI发视频防美学生成中国间谍 渲染威胁煞费苦心/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陈一鸣 贝茜】“中国遍布陷阱,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间谍的圈套。”这样的说辞听起来多少显得老套,起码美国官员及媒体时不时就会重弹这种老调。但是14日美国FBI在YouTube上公开的一段相关视频却运用了很多新元素。以一个美国在华留学生的“真实故事”作为包装,配上夸张的中国音乐,抛出中国间谍最有可能布设的4种陷阱,再加上视频网络传播的现代化手段,种种迹象都表明这回FBI是煞费苦心。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这种渲染“中国间谍威胁论”的做法其实是“新瓶装旧酒”。美国《商业周刊》15日的文章称,FBI在YouTube上发布的这一视频罕见的长达30分钟,而且视频拍摄目的只有一个——让在外留学的美国年轻人了解到成为国外间谍机构“猎物”的危险。视频以一个“真实故事”为主线,《棋子游戏:格伦·施莱弗的故事》的名字颇有点好莱坞悬疑片的色彩。这段视频一开始是,2010年6月,时年28岁的密歇根州底特律青年施莱弗准备搭机前往韩国时被捕,罪名是“试图向中国出卖美国国防情报”。学习国际关系的他在2004年大学毕业后前往中国上海,并在那里学习汉语。起初,他在上海看到一份英语广告招聘具有亚洲研究背景的人士,有偿撰写一份论文,主题是美中关系。联系人是一名自称“阿曼达”的中国女性,论文写好后,施莱弗获得120美元的报酬。 后来,施莱弗开始通过阿曼达结识了两名中国男子,并从他们那里拿到“助学金”。此时,“施莱弗已经意识到对方都是情报官员”。视频称,从那时起,施莱弗接受了中国间谍的招募,答应回到美国后前往国务院、中央情报局等重要部门求职。2005年到2010年的5年,他返回美国并两次三番地报考这两个部门。施莱弗表示,他在此期间多次与中国情报官员联系,分3次得到7万多美元现金酬劳。2010年冬,施莱弗在联邦法庭上认罪,承认试图混入美国中央情报局或国务院,为中国获取情报。2011年初,联邦法庭判处他4年有期徒刑。视频最后,仍在服刑的施莱弗通过监狱电话说:“如果有人向你提供钱,但看起来你不用为这笔钱去做任何事,这里可能便暗藏着一个你看不到的钓钩”。FBI声称,施莱弗是自2008年以来被指控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或企图传递机密信息、敏感技术或商业秘密的57名学生之一。除了这段故事之外,FBI还针对美国海外留学生制作了一个名为“给美国在外大学生的建议:小心国外情报威胁”的专题,结合这个专题和施莱弗的故事,FBI罗列了最有可能掉入的4种圈套。首先,那些间谍人员通常非常友善。“你有什么需要帮助?不要担心,我们只是想和你交朋友而已”。其次,小心只有姓名与电话号码的名片。第三,他们对你的未来非常感兴趣。第四,小心无偿给你钱花的人。分析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指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核物理科学家李文和案以来,美国媒体和影视作品中便经常“谍影重重”,对中国间谍的炒作从来没有消停过,但很多都被证明子虚乌有,就算一些人后来被以某些理由判处有罪,也没有证据表明与中国情报部门有关。事实上,许多对所谓中国间谍的指控,都是“防范”、“围堵”中国的政治思维和气氛在作祟。去年3月,一名曾为美国航天局工作的中国公民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机场搭机回国时,遭到怀疑其“窃取敏感信息”的FBI特工逮捕,但最终未被发现掌握任何机密信息,后无罪释放。这名中国公民接受调查期间,美国联邦众议员沃尔夫迫不及待地对外宣称,这个中国人“正在进行间谍活动,并接触了高度敏感文件,包括与导弹相关的高科技成像技术源码、无人航空设备和其他中国政府渴望获得的技术”。事后,颜面丢尽的沃尔夫赶忙从官网中删除了有关声明。因此,这次FBI发出长达30分钟的视频,只不过是想让自己的手法更新颖,更能吸引全球网民的关注。13976733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阳环球时报139767330000011["9CaKrnJERH1","9CaKrnJERAN","9CaKrnJERgn","9CaKrnJEF7e","9CaKrnJDMGL","9CaKrnJDMC5"]{"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陈一鸣 贝茜】“中国遍布陷阱,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间谍的圈套。”这样的说辞听起来多少显得老套,起码美国官员及媒体时不时就会重弹这种老调。但是14日美国FBI在YouTube上公开的一段相关视频却运用了很多新元素。以一个美国在华留学生的“真实故事”作为包装,配上夸张的中国音乐,抛出中国间谍最有可能布设的4种陷阱,再加上视频网络传播的现代化手段,种种迹象都表明这回FBI是煞费苦心。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这种渲染“中国间谍威胁论”的做法其实是“新瓶装旧酒”。美国《商业周刊》15日的文章称,FBI在YouTube上发布的这一视频罕见的长达30分钟,而且视频拍摄目的只有一个——让在外留学的美国年轻人了解到成为国外间谍机构“猎物”的危险。视频以一个“真实故事”为主线,《棋子游戏:格伦·施莱弗的故事》的名字颇有点好莱坞悬疑片的色彩。这段视频一开始是,2010年6月,时年28岁的密歇根州底特律青年施莱弗准备搭机前往韩国时被捕,罪名是“试图向中国出卖美国国防情报”。学习国际关系的他在2004年大学毕业后前往中国上海,并在那里学习汉语。起初,他在上海看到一份英语广告招聘具有亚洲研究背景的人士,有偿撰写一份论文,主题是美中关系。联系人是一名自称“阿曼达”的中国女性,论文写好后,施莱弗获得120美元的报酬。 后来,施莱弗开始通过阿曼达结识了两名中国男子,并从他们那里拿到“助学金”。此时,“施莱弗已经意识到对方都是情报官员”。视频称,从那时起,施莱弗接受了中国间谍的招募,答应回到美国后前往国务院、中央情报局等重要部门求职。2005年到2010年的5年,他返回美国并两次三番地报考这两个部门。施莱弗表示,他在此期间多次与中国情报官员联系,分3次得到7万多美元现金酬劳。2010年冬,施莱弗在联邦法庭上认罪,承认试图混入美国中央情报局或国务院,为中国获取情报。2011年初,联邦法庭判处他4年有期徒刑。视频最后,仍在服刑的施莱弗通过监狱电话说:“如果有人向你提供钱,但看起来你不用为这笔钱去做任何事,这里可能便暗藏着一个你看不到的钓钩”。FBI声称,施莱弗是自2008年以来被指控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或企图传递机密信息、敏感技术或商业秘密的57名学生之一。除了这段故事之外,FBI还针对美国海外留学生制作了一个名为“给美国在外大学生的建议:小心国外情报威胁”的专题,结合这个专题和施莱弗的故事,FBI罗列了最有可能掉入的4种圈套。首先,那些间谍人员通常非常友善。“你有什么需要帮助?不要担心,我们只是想和你交朋友而已”。其次,小心只有姓名与电话号码的名片。第三,他们对你的未来非常感兴趣。第四,小心无偿给你钱花的人。分析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指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核物理科学家李文和案以来,美国媒体和影视作品中便经常“谍影重重”,对中国间谍的炒作从来没有消停过,但很多都被证明子虚乌有,就算一些人后来被以某些理由判处有罪,也没有证据表明与中国情报部门有关。事实上,许多对所谓中国间谍的指控,都是“防范”、“围堵”中国的政治思维和气氛在作祟。去年3月,一名曾为美国航天局工作的中国公民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机场搭机回国时,遭到怀疑其“窃取敏感信息”的FBI特工逮捕,但最终未被发现掌握任何机密信息,后无罪释放。这名中国公民接受调查期间,美国联邦众议员沃尔夫迫不及待地对外宣称,这个中国人“正在进行间谍活动,并接触了高度敏感文件,包括与导弹相关的高科技成像技术源码、无人航空设备和其他中国政府渴望获得的技术”。事后,颜面丢尽的沃尔夫赶忙从官网中删除了有关声明。因此,这次FBI发出长达30分钟的视频,只不过是想让自己的手法更新颖,更能吸引全球网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