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An1Y作者:唐璐world.huanqiu.comarticle中印边境“帐篷对峙” 印度在打小九九/e3pmh22ph/e3pmh26vv一名中国士兵(右)与一名印度士兵在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站岗,拍摄时间不详。【环球网综合报道】所谓中国军队“入侵”印度边境,是印度媒体的常态话题之一,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正因为如此,当印度报业托拉斯4月19日晚发出《中国军队“入侵”拉达克地区》消息后,并没有立即引起更多媒体特别关注。这则新闻说,4月15日,中国一支相当于排一级的部队深入印度拉达克东部的道拉伯格玉尔地(daulat beg oldie,简称DBO) ,并在该地区支起帐篷,随后印度边境部队也在距离中国军队300米左右的地方搭建帐篷。DBO位于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一个寒冷的不毛之地,距离中印边界9公里,古时是人们沿着丝绸之路旅行时歇脚的地方。这里海拔1550米,冬季气温多在零下30摄氏度。气候条件恶劣,使得这里几乎没有任何植被和野生动植物。在1962年边界冲突期间,印度陆军曾在DBO建立了一个停机坪和一条简易跑道,只不过正式交战后没几天,就被中国军队包围。2008年,印度军方欲重新建设并启用道拉伯格玉尔地机场。据称该机场距离中国和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只有8公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印度空军少将卡比尔哈克看来,DBO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一旦发生冲突,印度在边界附近的军力可能要增加10倍。如果陆路被封锁,印度唯一能够到达边界地带的途径就是从空中运送士兵。鉴于此,印度媒体几天后开始重视中印“帐篷对峙”,相关的新闻报道连篇累牍,诸如“中国否认军队跨越实际控制线”、“印度外交部照会中国驻印大使”、“印度军队向拉达克增派善于山地作战的士兵”等等,一些具有军方背景的印度人士也不断发表文章,抗议中国对印度的“入侵”,而印度电视台更是在时事讨论中辩论印度政府对中国的政策是否“过于软弱”。 值得一提的是,“帐篷对峙”在印度军事战略界引起的震动却远远超出以往,这些人士认为,中国军队在拉达克的行为比以往有所“突破”。从形式上看,以前中国军人“入侵”印度的标志是扔个具有明显中国商标的香烟盒、方便面盒或者插上一面中国国旗,但这次是建立了帐篷,“这种看来具有永久性特点的行为是一个突破,它让人联想到中国可能会在那里长期安营扎寨”,“1962年的感觉卷土重来”。印度媒体的大肆炒作和夸张描述连明智的印度人也看不过眼。印度学者拉加万撰文指出,炒作中国“入侵”已成为印度媒体的“教条”,这是完全错误的,印中对实际控制线存在不同的看法,出现一些问题不足为怪。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则对“越过”的指责予以否认,称中印边防部队保持着沟通。印度媒体热衷于不断炒作“中国入侵”,心中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一方面,想以此吸引印度读者的眼球,扩大其发行量,展示其维护本国利益的“民族性”以及“民主自由”。另一方面,与印度军界中的“中国威胁论”相呼应,为增加军事开支、扩充军备造势。其实,中印两国在共同发展,维护双方关系的大局方面已经形成共识。印度外长库尔希德最近强调,“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小问题而破坏对这种关系多年的投入和付出”,能够通过磋商机制找到解决方案。分析人士认为,库尔希德将于5月上旬访华,此行将会成为“帐篷对峙”事件解决的契机。(《环球人物》记者 唐璐)1367778960000责编:朱稳坦环球网-环球人物136777896000011["9CaKrnJzaF8","9CaKrnJy6Cw","9CaKrnJxHQd","9CaKrnJxuj2","9CaKrnJxroQ"]//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3/0506/20130506023639499.jpg{"email":"zhuwentan@huanqiu.com","name":"朱稳坦"}
一名中国士兵(右)与一名印度士兵在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站岗,拍摄时间不详。【环球网综合报道】所谓中国军队“入侵”印度边境,是印度媒体的常态话题之一,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正因为如此,当印度报业托拉斯4月19日晚发出《中国军队“入侵”拉达克地区》消息后,并没有立即引起更多媒体特别关注。这则新闻说,4月15日,中国一支相当于排一级的部队深入印度拉达克东部的道拉伯格玉尔地(daulat beg oldie,简称DBO) ,并在该地区支起帐篷,随后印度边境部队也在距离中国军队300米左右的地方搭建帐篷。DBO位于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一个寒冷的不毛之地,距离中印边界9公里,古时是人们沿着丝绸之路旅行时歇脚的地方。这里海拔1550米,冬季气温多在零下30摄氏度。气候条件恶劣,使得这里几乎没有任何植被和野生动植物。在1962年边界冲突期间,印度陆军曾在DBO建立了一个停机坪和一条简易跑道,只不过正式交战后没几天,就被中国军队包围。2008年,印度军方欲重新建设并启用道拉伯格玉尔地机场。据称该机场距离中国和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只有8公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印度空军少将卡比尔哈克看来,DBO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一旦发生冲突,印度在边界附近的军力可能要增加10倍。如果陆路被封锁,印度唯一能够到达边界地带的途径就是从空中运送士兵。鉴于此,印度媒体几天后开始重视中印“帐篷对峙”,相关的新闻报道连篇累牍,诸如“中国否认军队跨越实际控制线”、“印度外交部照会中国驻印大使”、“印度军队向拉达克增派善于山地作战的士兵”等等,一些具有军方背景的印度人士也不断发表文章,抗议中国对印度的“入侵”,而印度电视台更是在时事讨论中辩论印度政府对中国的政策是否“过于软弱”。 值得一提的是,“帐篷对峙”在印度军事战略界引起的震动却远远超出以往,这些人士认为,中国军队在拉达克的行为比以往有所“突破”。从形式上看,以前中国军人“入侵”印度的标志是扔个具有明显中国商标的香烟盒、方便面盒或者插上一面中国国旗,但这次是建立了帐篷,“这种看来具有永久性特点的行为是一个突破,它让人联想到中国可能会在那里长期安营扎寨”,“1962年的感觉卷土重来”。印度媒体的大肆炒作和夸张描述连明智的印度人也看不过眼。印度学者拉加万撰文指出,炒作中国“入侵”已成为印度媒体的“教条”,这是完全错误的,印中对实际控制线存在不同的看法,出现一些问题不足为怪。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则对“越过”的指责予以否认,称中印边防部队保持着沟通。印度媒体热衷于不断炒作“中国入侵”,心中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一方面,想以此吸引印度读者的眼球,扩大其发行量,展示其维护本国利益的“民族性”以及“民主自由”。另一方面,与印度军界中的“中国威胁论”相呼应,为增加军事开支、扩充军备造势。其实,中印两国在共同发展,维护双方关系的大局方面已经形成共识。印度外长库尔希德最近强调,“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小问题而破坏对这种关系多年的投入和付出”,能够通过磋商机制找到解决方案。分析人士认为,库尔希德将于5月上旬访华,此行将会成为“帐篷对峙”事件解决的契机。(《环球人物》记者 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