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Da53 world.huanqiu.comarticle美日援菲被指政治味浓 救灾成其新“秀场”/e3pmh22ph/e3pn4qomc<article><section data-type="rtext"><p><em data-scene="strong">美军兴师动众显示“软实力” 日本异常积极派出“准航母”</em></p><p><em data-scene="strong"></em></p><p>菲律宾受灾后大批美军军机参与救援。图为14日菲士兵在马尼拉指挥“鱼鹰”运输机起飞。</p><p>【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昨天下午抵达菲律宾展开救援。作为全球军力投射能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通过海外军事力量对别国特别是盟友实施救助是常态,从2004年印度洋海啸到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美国大兵帮华盛顿修复紧张关系立了不少功。有美媒乐观推测,或许一张“航母海水净化系统提供饮用水”的宣传图片,就可化解东南亚对奥巴马因政府关门未参加东亚峰会的质疑,美军甚至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菲律宾基地”,坐实“重返亚太”战略。同样发动“外交逆袭”的还有日本。这个军事上给亚洲带来过巨大痛苦的国家开赴菲律宾的自卫队堪称“二战后规模最大的海外兵力部署”,有日本媒体分析说,安倍要把天灾当成“打破和平宪法”的良机,“在台风灾害上,连紧急援助都反映出国际政治现实”。而1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一些普通菲律宾民众表示,菲律宾从来不缺政客作秀,希望救灾别成别国“政治道具”。</p><p><em data-scene="strong">救灾成美日新“秀场”</em></p><p>“菲律宾的许多家庭都迫切需要食物、饮水、帐篷和药物,即使是一份小的帮助也能够带来大改变,也能拯救生命。”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13日给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打去慰问电话。几小时后,美军“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抵达菲重灾区莱特省。“除航母外,‘杰曼顿’号和‘阿什顿’号两栖攻击舰也于今天从日本出发,3天后抵达菲律宾。”驻马尼拉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外交官14日向《环球时报》透露,与以往行动不同的是,前来增援的美国两栖攻击舰上还搭载着日本自卫队的数名军官,真正实现“美日大规模军事与民间救灾行动的联合”。这名外交官坦承,“相比于印度洋海啸和日本地震,这次美日两军在行动和流程上都得到实战的检验。”</p> <adv-loader __attr__inner="7004636" __attr__style="width: auto;position: relative;float: left;border: 1px solid #ebebeb; padding: 20px;overflow: hidden;margin: 10px 30px 40px 0;"></adv-loader> <p>《今日美国报》分析说,美国最新的援助努力提出一个敏感而实际的问题:在预算紧张背景下,国际救灾援助到底有多重要?这应该是五角大楼的重点工作吗?文章回答说,最有价值的资源往往来自军方。“菲律宾此次巨大的天灾给我们提供了一场实践的机会。”赴菲律宾美军联合特遣队一名同样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这样回答《环球时报》提问。他说,在美军不增加新军事基地的前提下,通过加强部队轮换效率来增强美军与盟军的联合作战成为最重要手段,“而国防部此次下令部队悉数调往菲律宾救灾检验此战略是第一次真正的实战。”</p><p>日本派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国际救援队伍。日本向菲律宾派出自卫队参加“救灾”是东京通过驻马尼拉的武官直接向阿基诺提出的。《环球时报》记者从驻马尼拉外交渠道得知,阿基诺其实希望日本提供更多物资和资金援助,让东南亚邻国提供人力支持,但日本坚持“加钱又增人”,而且坚持把“增加人手”当成救援前提。日本最后提出派出1000名自卫队官兵、3艘大型战舰(包括自卫队最大的护卫舰“伊势”号)、数量庞大的飞机前往菲律宾。日本时事通讯社称,日本还首次将机密级别的情报卫星收集的数据制作成的地图提供给菲律宾。这里有对日本大地震中菲律宾支援日本的一种答谢,也是试图在中国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东南亚显示日本影响力。</p><p>有分析称,援助菲律宾救灾的政治意味正变得越来越浓厚。路透社14日评论说,日本此次军事力量大规模部署正值安倍试图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同时试图遏制中国影响力之时。美国、英国此前已经宣布派出航母和军舰赴菲律宾救灾。美国目前正在同菲律宾谈判修改《访问部队协定》,而日本一直拉拢菲律宾对抗中国,本次美日大规模动用军力赴菲救灾,政治动机明显。俄罗斯纽带新闻网称,美国如此兴师动众表明了美国与菲律宾间的特殊关系。美国已将日本作为“不沉”的航母,而现在菲律宾也成为美国的主要盟友,两个国家在抗衡中国上互相利用。文章说,美国此次对菲律宾救灾异常积极,全是为了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p><p>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推测,台风后美军可能在菲扩大存在。文章说,自灾害发生以来,菲媒体刊登大量美军执行援助任务的照片,菲社交媒体充满求助声,有时也出现“谢谢你,美国”之语。似乎公众眼中的美军形象变得更积极了。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研究员梅德卡夫表示,在奥巴马困于政府关门无法出席东亚峰会而导致其在亚洲实力和目标遭质疑的背景下,美军的援助对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有价值。美军的行动会提醒人们,部署在前的美军仍是应对任何紧急情况的最快反应力量。前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基廷表示,此次救援行动对彰显美国软实力十分重要。</p><p>英国广播公司说,现在美国寻求在菲建设大型军事基地应该能争取到一些此前感到担忧的人的支持了。美国援助不光是因为善心和热爱自由,不过,菲律宾人或许也不太关注外界援助出于什么政治目的。不过,马尼拉服务生卢斯特罗告诉《环球时报》,“不介意哪个国家什么军队,关键是他们能把粮食、药品和水送进灾区就好。”这名服务生说,“若只是政治动作就算了,菲最不缺的就是政治家作秀。”</p><p><em data-scene="strong">中国送上“外交逆袭”机会?</em></p><p>美国《商业知情者》14日以“美军菲律宾救灾有战略意义”为题称,(上接第一版)尽管美军灾后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是常事,但此次救援具有极高的利益和价值。菲律宾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一个基石,美国要遏制中国崛起和朝鲜“穷兵黩武”,维持美菲友谊极其重要。BBC评论说,“重返亚太”没少引来争议,它更像是一种抽象的外交愿望,现在却发挥着挽救生命的作用。美菲近期关系大有改善,双方可能签署新安保条约。中菲正因为主权纠纷关系恶化,这也让中国对菲美签署新安保条约更感担忧。</p><p>美国“气候与安全”网站说,中国是美国在亚洲最大对手,在世界上的地位与日俱增,但此次对菲的支持相对较少,这给了美国一次“外交逆袭”的机会。香港“亚洲时报”在线14日分析说,强大的兵力投送能力让美国在人道主义救援方面冲在前线,这是个战略优势。这种优势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后外交效果一直不错,而中国因为军事投送能力有限,在对地区灾难响应上还在“跑龙套”。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美国前太平洋司令法伦认为,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时,中国军队响应海外救灾的能力“几乎为零”,但自此他们努力提高。不过,他和同为前美军太平洋司令的基廷认为,中国军队“硬件装备和培训”达到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军队的海外救援水平有待时日。基廷说,他乐见中国派舰船到菲律宾救灾。基廷、法伦和原美军南方司令部司令斯塔夫里迪斯都认为,中国会受益于更积极的举动。梅德卡夫表示,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军队,人民解放军的确可以有所作为,尤其是2007年服役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这条船目前是中国主要的外交平台之一。</p><p>英国《金融时报》认为,此次中国的反应是根据与菲律宾的争端而做出的,与此同时,北京出于战略原因对军援保持警惕。美国IHS海事情报与出版公司分析师加力·李说,中国知道救灾和人道主义行动能为软实力加分,但不管解放军做什么,“他们安的什么心”等议论肯定会在西方四起。“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总是将中国的救援行动视为“入侵”和“图谋取代美国海军霸权”。香港“亚洲时报”在线认为,中国知道其军队尚无法在人道主义救援上与美军媲美,并且此时正值中菲紧张时期,所以北京选择对美国主导的救援行动“战略性忽视”。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周琪14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外交无可挑剔,中国领导人也及时地表达了慰问。中国医疗船也完全有能力参与,但这取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整体考量。中国外交部14日宣布对菲进一步提供价值1000万元的救灾物资。</p><p>“在菲律宾救援上能不能丢掉国际政治?!”日本外交评论家天木直人14日在日文雅虎上写道,安倍表面上派遣自卫队是向世界和平和发展做贡献,但真实目的是牵制中国。在台风灾害上,连紧急援助都反映出国际政治的现实。</p><p>周琪表示,美国通过海外军事力量对东南亚等国家实施救灾援助的做法其实是常态的,不过,日本直升机航母高调卷入的做法令人惊诧。持同样看法的马来西亚前总理政治秘书胡逸山告诉《环球时报》,日本在自然灾害搜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医疗救援队非常有名,日本完全可以派出医疗分队前往菲律宾救灾。日本高调派出自卫队让外界大感意外,尤其是日本二战后海外军事力量最大规模部署,让曾受其侵略的亚洲各国感到不安和警觉。</p><p><em data-scene="strong">台风一周后灾区依然混乱</em></p><p>《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记者布格斯5天来一直从灾区发回报道。他14日与《环球时报》记者通话时语带愤怒:“直到现在,这里还看不到有计划有步骤的救援,路边有尸体未被处理,生还者处于饥饿和惶恐之中,先期工作还没展开,次生灾难已经显现。”</p><p>菲律宾遭受如此惨重灾害,但《环球时报》记者14日在马尼拉街头鲜能感受到:除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在马尼拉国际机场,员工们正忙着张挂红白主色,类似于圣诞欢庆的各种装饰,据说是为迎接一个重要宗教活动;马尼拉城内的KTV生意依然红火;电视娱乐节目也没有明显的变化与调整。【环球时报赴菲律宾特派记者 邱永峥 刘畅 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于景浩 李勇 李珍 青木 魏莱 甄翔 玉鹏】</p><p><span></span></p></section></article>13844792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晓芳环球时报138447924000011["9CaKrnJD6wG","9CaKrnJD5C3","9CaKrnJD543","9CaKrnJD9PS","9CaKrnJD91a"]{"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