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CHrD world.huanqiu.comarticle德新任驻华大使出使复杂中国/e3pmh22ph/e3pn4qomc在9月的大选中获胜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得以投身第三任期的执政。 10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了德国新任驻华大使柯慕贤(Michael Clauss)的国书。默克尔的第三任期让各界对德中关系的前景有了更多乐观的展望。柯慕贤大使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独家专访时表示,他对德中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积极发展与中国良好、密切的关系,在德国是一个跨党派的共识”。柯慕贤曾担任德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属于德国外交界的中坚力量,并在克服欧债危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带着“敬意和好奇心”来到中国,为的是“把寻找共同点、进一步推动德中关系活跃发展视为己任”。与中国密切是德国的共识环球时报:默克尔总理成功连任后,中国学者普遍看好中德关系将继续稳定发展,作为新任驻华大使,您怎么看?柯慕贤:德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连续性。德国各党派的共识和外交政策的基石是多边主义、尊重国际法和人权、强大统一的欧洲以及积极的和平与安全政策。积极发展与中国良好、密切的关系,在德国是一个跨党派的共识。在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递交国书时,我与习主席进行了短暂交谈。可以预见,2014年德中之间的高层互访将非常频繁,默克尔总理表示有意在不久之后访华,下半年,德中政府磋商将在德国举行,李克强总理将率领中国的部长们参加。环球时报:在推进欧盟与中国的关系上,德国会发挥什么作用?柯慕贤:我深信,欧中关系得益于卓越的德中关系。深化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对大家都有利,并能反过来促进德中双边关系。欧盟和中国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在政治上,欧盟与中国不是战略对手;在经济上,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所以说,我们觉得在深化欧盟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方面存在着巨大潜力,我们将为此不懈努力。欧洲一体化进程已使欧洲范围内的许多贸易壁垒得以消除,对德国经济而言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我们也想把这种区域合作模式推荐给亚洲。同样,中国也乐见欧洲经济繁荣,当然还有欧元稳定,因为这符合中国的客观和战略利益。 德国今后仍将尽一切努力来捍卫欧元的坚挺。我们看到,结构性改革已开始显效,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出现明显复苏。经过危机的考验,欧洲在经济和政治上将更强大。在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上,中国表现出同舟共济的态度,也为此作出建设性的贡献。我对今年秋天将在北京召开的中欧领导人会晤抱有很大的期望。就太阳能问题展开的讨论表明,即使在棘手问题上,中国和欧盟也有能力最终找到务实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坚实的合作基础。关键在于双方都愿意作出妥协。德中都重视法治国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环球时报:过去两年,欧元区17个国家中有12个政府倒台,为什么默克尔女士和德国能够成功?柯慕贤:早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前,德国通过“2010年议程”中确定的政策实施了重要的结构性改革。这些改革给德国带来许多令人痛苦的削减,但它使德国经济和就业市场得到明显振兴、国家财政状况得到改善、德国企业的竞争力也有所加强。及时纠正许多结构性问题,继续推进财政整顿政策,让德国在欧债危机中获益良多。环球时报:在对外关系方面,如果请您按照对德重要性排名的话,中国排第几?柯慕贤:我们同中国的关系如同欧洲一体化和我们与盟国美国的跨大西洋关系一样,伴随着历史发展的脚步逐步形成。特别是通过过去20年的紧密合作,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德中两国对彼此而言都日趋重要。自1985年大众和一汽在上海成立首个大型合资企业以来,德中经济关系发展迅猛。今天,中国是德国在世界上最主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中国还是德国定期进行政府磋商的极少数国家之一。2012年,默克尔总理率领超过一半的内阁成员来北京进行磋商。这不仅显示了德国对中国的特殊信任和高度重视,还表明我们在很多领域都有具体、深入的合作,因为这种合作是互惠互利的。环球时报:中国在外交关系中倡导“求同存异”,您对此怎么理解?柯慕贤:作为新任德国驻华大使,我把寻找共同点、进一步促进我们关系的积极面视为己任。德中双边关系的高水平和密切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向可持续型、知识型增长模式过渡正好为德中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环保和新能源方面,德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特别高兴的是,两国民间交流也得到非常积极的发展。据了解,2013年我们为中国公民出具的签证预计将比2012年多25%。两国政府协定在2013年/2014年举办德中语言年,通过语言和文化交流,我们想进一步巩固我们的合作基础。我们之间的差异还会长期存在。我们的政治体制不同,但我认为,如果我们认识到某些差异已成为共同发展的障碍,就应努力去消除它。此外,德中两国都非常重视作为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必要基础的法治国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的复杂没有国家可比”环球时报:作为一位资深外交官,您对中国有什么印象?您上任后最想去中国哪些地方看看?柯慕贤: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引人入胜,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在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也令人敬佩。人们常说,中国情况错综复杂、各种矛盾交织,这一点几乎没有别的国家能与中国相比。因此,我怀着敬意和很大的好奇心履新,并期待在中国所处的以改革、蓬勃发展和转型为标志的时代里积极参与德中关系的塑造。除沿海大城市外,我还想了解中国内地各省份,这样才能真正体验中国的多姿多彩和无穷魅力。环球时报:您准备从哪些方面入手,继续加强中德之间的经贸与投资合作?柯慕贤:德中经济在很多方面是互补的,德中经贸合作彼此需要并能从中受益。德国企业长期以来活跃在中国市场,并享有较高的信任度。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并且是一个朝着可持续性方向转型的经济体。德国拥有专有知识、高素质的人才和创造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已深深植根于德国的经济模式,而中国也正将这些基因植入本国的经济模式。这将产生许多协同效应。因此,德国和中国已达成一致,将“气候、环境、能源”定为合作重点。在对德的外国投资中,中国目前排在第26位。德国在华投资仍遥遥领先于中国在德投资。毫无疑问,这方面蕴含的巨大潜力有待我们去挖掘。德国作为地处欧洲中心、居于领先地位的技术和创新区位,是中国公司开展欧洲业务的理想起点。我们非常欢迎中国投资者!13819683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阳环球时报138196830000011["9CaKrnJCpdL","9CaKrnJB2MO","9CaKrnJB2oU","9CaKrnJAUJY","9CaKrnJAFYd"]//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3/1017/20131017085756751.jpg{"email":"zhangyang@huanqiu.com","name":"张阳"}
在9月的大选中获胜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得以投身第三任期的执政。 10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了德国新任驻华大使柯慕贤(Michael Clauss)的国书。默克尔的第三任期让各界对德中关系的前景有了更多乐观的展望。柯慕贤大使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独家专访时表示,他对德中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积极发展与中国良好、密切的关系,在德国是一个跨党派的共识”。柯慕贤曾担任德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属于德国外交界的中坚力量,并在克服欧债危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带着“敬意和好奇心”来到中国,为的是“把寻找共同点、进一步推动德中关系活跃发展视为己任”。与中国密切是德国的共识环球时报:默克尔总理成功连任后,中国学者普遍看好中德关系将继续稳定发展,作为新任驻华大使,您怎么看?柯慕贤:德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连续性。德国各党派的共识和外交政策的基石是多边主义、尊重国际法和人权、强大统一的欧洲以及积极的和平与安全政策。积极发展与中国良好、密切的关系,在德国是一个跨党派的共识。在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递交国书时,我与习主席进行了短暂交谈。可以预见,2014年德中之间的高层互访将非常频繁,默克尔总理表示有意在不久之后访华,下半年,德中政府磋商将在德国举行,李克强总理将率领中国的部长们参加。环球时报:在推进欧盟与中国的关系上,德国会发挥什么作用?柯慕贤:我深信,欧中关系得益于卓越的德中关系。深化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对大家都有利,并能反过来促进德中双边关系。欧盟和中国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在政治上,欧盟与中国不是战略对手;在经济上,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所以说,我们觉得在深化欧盟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方面存在着巨大潜力,我们将为此不懈努力。欧洲一体化进程已使欧洲范围内的许多贸易壁垒得以消除,对德国经济而言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我们也想把这种区域合作模式推荐给亚洲。同样,中国也乐见欧洲经济繁荣,当然还有欧元稳定,因为这符合中国的客观和战略利益。 德国今后仍将尽一切努力来捍卫欧元的坚挺。我们看到,结构性改革已开始显效,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出现明显复苏。经过危机的考验,欧洲在经济和政治上将更强大。在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上,中国表现出同舟共济的态度,也为此作出建设性的贡献。我对今年秋天将在北京召开的中欧领导人会晤抱有很大的期望。就太阳能问题展开的讨论表明,即使在棘手问题上,中国和欧盟也有能力最终找到务实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坚实的合作基础。关键在于双方都愿意作出妥协。德中都重视法治国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环球时报:过去两年,欧元区17个国家中有12个政府倒台,为什么默克尔女士和德国能够成功?柯慕贤:早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前,德国通过“2010年议程”中确定的政策实施了重要的结构性改革。这些改革给德国带来许多令人痛苦的削减,但它使德国经济和就业市场得到明显振兴、国家财政状况得到改善、德国企业的竞争力也有所加强。及时纠正许多结构性问题,继续推进财政整顿政策,让德国在欧债危机中获益良多。环球时报:在对外关系方面,如果请您按照对德重要性排名的话,中国排第几?柯慕贤:我们同中国的关系如同欧洲一体化和我们与盟国美国的跨大西洋关系一样,伴随着历史发展的脚步逐步形成。特别是通过过去20年的紧密合作,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德中两国对彼此而言都日趋重要。自1985年大众和一汽在上海成立首个大型合资企业以来,德中经济关系发展迅猛。今天,中国是德国在世界上最主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中国还是德国定期进行政府磋商的极少数国家之一。2012年,默克尔总理率领超过一半的内阁成员来北京进行磋商。这不仅显示了德国对中国的特殊信任和高度重视,还表明我们在很多领域都有具体、深入的合作,因为这种合作是互惠互利的。环球时报:中国在外交关系中倡导“求同存异”,您对此怎么理解?柯慕贤:作为新任德国驻华大使,我把寻找共同点、进一步促进我们关系的积极面视为己任。德中双边关系的高水平和密切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向可持续型、知识型增长模式过渡正好为德中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环保和新能源方面,德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特别高兴的是,两国民间交流也得到非常积极的发展。据了解,2013年我们为中国公民出具的签证预计将比2012年多25%。两国政府协定在2013年/2014年举办德中语言年,通过语言和文化交流,我们想进一步巩固我们的合作基础。我们之间的差异还会长期存在。我们的政治体制不同,但我认为,如果我们认识到某些差异已成为共同发展的障碍,就应努力去消除它。此外,德中两国都非常重视作为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必要基础的法治国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的复杂没有国家可比”环球时报:作为一位资深外交官,您对中国有什么印象?您上任后最想去中国哪些地方看看?柯慕贤: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引人入胜,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在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也令人敬佩。人们常说,中国情况错综复杂、各种矛盾交织,这一点几乎没有别的国家能与中国相比。因此,我怀着敬意和很大的好奇心履新,并期待在中国所处的以改革、蓬勃发展和转型为标志的时代里积极参与德中关系的塑造。除沿海大城市外,我还想了解中国内地各省份,这样才能真正体验中国的多姿多彩和无穷魅力。环球时报:您准备从哪些方面入手,继续加强中德之间的经贸与投资合作?柯慕贤:德中经济在很多方面是互补的,德中经贸合作彼此需要并能从中受益。德国企业长期以来活跃在中国市场,并享有较高的信任度。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并且是一个朝着可持续性方向转型的经济体。德国拥有专有知识、高素质的人才和创造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已深深植根于德国的经济模式,而中国也正将这些基因植入本国的经济模式。这将产生许多协同效应。因此,德国和中国已达成一致,将“气候、环境、能源”定为合作重点。在对德的外国投资中,中国目前排在第26位。德国在华投资仍遥遥领先于中国在德投资。毫无疑问,这方面蕴含的巨大潜力有待我们去挖掘。德国作为地处欧洲中心、居于领先地位的技术和创新区位,是中国公司开展欧洲业务的理想起点。我们非常欢迎中国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