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BgyV world.huanqiu.comarticle缅甸担忧民族骚乱区戾气积累/e3pmh22ph/e3pn4qomc3月22日,缅甸密铁拉一处房屋在骚乱中被纵火焚烧。图/新华社编者的话:“全球化的发展带来地方文化与民族(族群)认同的强化趋势,将可能导致国家认同面临一系列的危机,甚至可能使国家面临黎巴嫩化”。美国社会学家乔纳森·弗里德曼曾这样警告民族问题在全球化时代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挑战。事实上,无论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在多数发展中国家,民族因素不仅制约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极大地影响着国家的稳定。日前,《环球时报》记者深入民族冲突急剧升温的缅甸密铁拉地区,也采访了被认为西欧国家中种族最多元化的英国,无论在发达的英国还是在较贫困的缅甸,记者都感到,人们都期待平等的民族政策,也更盼望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愤怒仇恨情绪常占上风 宗教极端思想找到土壤【 环球时报赴缅甸特派记者 于景浩 孙广勇】近一段时间,缅甸北部城市密铁拉成为缅甸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自从去年缅甸爆发缅族佛教徒和罗兴亚穆斯林之间的冲突以来,已经造成237人死亡,大约15万人失去家园。密铁拉更是冲突的重灾区,从3月起至今一直实施紧急状态和宵禁。日前,《环球时报》记者来到这座刚经历过骚乱的城市。“解除宵禁还早着呢”密铁拉距离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约120公里,汽车从曼德勒向南行驶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密铁拉城区。从表面上看,密铁拉和其他缅甸城镇并没太大不同,但这里随处可见的缅甸士兵提醒记者:密铁拉仍在实施从晚上9时到早上4时的宵禁,激烈冲突随时可能发生。街边一家咖啡馆老板昂妙指着不远处对记者说:“那边有两个难民营,住着1600名罗兴亚人,军队的宵禁就是为了防止冲突。解除宵禁还早着呢。” 当《环球时报》记者乘车绕过一座佛教风格的大钟楼后不久,就进入了罗兴亚人聚居区,这里的景象则让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道路两边被烧毁的房屋、清真寺随处可见,有的房屋只剩下一堆瓦砾,有的房屋只剩下骨架结构,墙面黑色被烧的痕迹显得触目惊心。在一个十字路口旁,记者看到一些工人仍在清理瓦砾,而街道上不时能看到荷枪实弹巡视的警察和军人。密铁拉大约有50万人口,其中缅族佛教徒占80%,罗兴亚人约占15%,两族民众此前相处比较和谐,很少有大规模的冲突。今年3月20日,一家罗兴亚穆斯林开的金店中发生争吵,引发密铁拉缅族佛教徒和罗兴亚穆斯林之间的大规模冲突,骚乱持续了3天。据官方统计,骚乱共造成44人死亡,90多人受伤。随后,密铁拉4镇区实施宵禁一直至今。当地司机带着《环球时报》记者来到引发骚乱的金店旁,这幢4层建筑几乎完全被毁。在金店旁,有一个临时岗哨,3名军人持枪警惕地注视着过往的行人。当地人孟孟基称,以前来自缅甸北部和南部的各种货物都汇聚到这里,使密铁拉成为缅甸一个重要的商业和物流枢纽。在骚乱发生前,密铁拉主干道两边各种电器店、手机店、服装店、饭店林林总总,十分热闹。但眼前冷清的街道和被人遗弃的空荡房屋,让人很难想象它曾经的繁华。当地的罗兴亚人更盼望能有稳定的生活。昂佐·穆萨是当地罗兴亚穆斯林,他对记者说,他以前在密铁拉有不少缅族佛教徒朋友,彼此关系很好,但是情况一夜之间完全变了,他们在密铁拉没有任何安全感。穆萨称,现在许多罗兴亚人都生活在临时搭建的难民营里,“难民营外面有军警重兵把守,但人们在那里的生活状况很糟糕,以前每天可以赚10美元,现在在难民营里想要赚1美元都很难。缅甸如果继续发生这样的动乱,对谁都没有好处”。极端情绪笼罩缅甸伴随缅甸民族宗教冲突兴起的是缅甸一些极端民族和宗教思潮,尤其是以僧人维拉图为代表的“969运动”。近些年来,维拉图一直号召抵制罗兴亚人商店,严禁跨种族宗教婚姻。近来,维拉图还四处演讲宣称:“现在不是需要冷静的时候,恰恰是需要热血沸腾的时候。”本报记者在密铁拉采访时,正值美国《时代》周刊7月刊以封面报道的形式将维拉图称之为“佛教恐怖主义脸孔”,甚至冠以“缅甸本·拉登”的称呼,引发缅族佛教徒极大不满。不过,“缅甸记者网络”秘书长敏皎认为,《时代》周刊的报道仅仅是指出缅甸存在一些人滥用民族和宗教的名义煽动暴力,并非歧视缅族佛教徒。在缅甸,缅族佛教徒和罗兴亚人之间的恩怨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当年英国殖民者从英属印度迁来大量印度裔穆斯林,引发了缅甸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1930年,仰光爆发了大规模反印度裔暴动。此后几十年来,被认为是这些印度人后裔的罗兴亚人与缅甸主体民族缅族的冲突时有发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胡逸山对《环球时报》表示,缅甸最近接连爆发的民族宗教冲突已严重恶化了缅甸投资环境,并对缅甸改革的声誉造成了打击。如果缅甸政府不采取措施任由冲突恶化,将会对缅甸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少数族裔担心受冲击事实上,与东南亚许多国家相似,在缅甸这个并不大的国家有135个民族,且主体民族缅族仅占总人口65%,这客观上决定了该地区民族问题的复杂性,落后的经济和民族历史矛盾使其成为世界民族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在缅甸,许多少数族裔都担心当地仍可能随时爆发民族宗教冲突。有少数族裔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缅甸政府声称照顾少数民族,但是没有资金进行帮助,甚至有时只考虑缅族的发展,加之少数民族与缅族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各种矛盾纠结在一起,很容易发生动乱,而少数民族是弱势群体,受到迫害的机会很大,不少华人也十分担心。曼德勒一家佛教寺庙的住持吴耶瓦达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僧侣应当更加注重自身修行而不是参与政治,“在我看来,缅甸人、印度人、掸族人,或者佛教徒和穆斯林,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是人,众生平等”。不过吴耶瓦达承认,目前在缅甸和他持相同理念的人越来越少,类似维拉图这样的理念此前只得到大约40%缅甸民众的支持和认同,但是随着宗教冲突的频繁爆发,现在这一比例已经达到70%。人们很容易被愤怒和仇恨的极端情绪所掌控。当《环球时报》记者离开密铁拉时,当地司机昂敏指着刚修补好的公路说:“缅甸正一步步开始发展,刚有了新的希望,真不忍心看到国家发展被民族和宗教冲突破坏。”13734971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晓芳环球时报137349714000011["9CaKrnJzI6y","9CaKrnJzrxc","9CaKrnJzaeE","9CaKrnJxWJn","9CaKrnJwxXg","9CaKrnJwsFE"]//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3/0711/20130711070407813.jpg{"email":"zhangxiaofang@huanqiu.com","name":"张晓芳"}
3月22日,缅甸密铁拉一处房屋在骚乱中被纵火焚烧。图/新华社编者的话:“全球化的发展带来地方文化与民族(族群)认同的强化趋势,将可能导致国家认同面临一系列的危机,甚至可能使国家面临黎巴嫩化”。美国社会学家乔纳森·弗里德曼曾这样警告民族问题在全球化时代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挑战。事实上,无论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在多数发展中国家,民族因素不仅制约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极大地影响着国家的稳定。日前,《环球时报》记者深入民族冲突急剧升温的缅甸密铁拉地区,也采访了被认为西欧国家中种族最多元化的英国,无论在发达的英国还是在较贫困的缅甸,记者都感到,人们都期待平等的民族政策,也更盼望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愤怒仇恨情绪常占上风 宗教极端思想找到土壤【 环球时报赴缅甸特派记者 于景浩 孙广勇】近一段时间,缅甸北部城市密铁拉成为缅甸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自从去年缅甸爆发缅族佛教徒和罗兴亚穆斯林之间的冲突以来,已经造成237人死亡,大约15万人失去家园。密铁拉更是冲突的重灾区,从3月起至今一直实施紧急状态和宵禁。日前,《环球时报》记者来到这座刚经历过骚乱的城市。“解除宵禁还早着呢”密铁拉距离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约120公里,汽车从曼德勒向南行驶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密铁拉城区。从表面上看,密铁拉和其他缅甸城镇并没太大不同,但这里随处可见的缅甸士兵提醒记者:密铁拉仍在实施从晚上9时到早上4时的宵禁,激烈冲突随时可能发生。街边一家咖啡馆老板昂妙指着不远处对记者说:“那边有两个难民营,住着1600名罗兴亚人,军队的宵禁就是为了防止冲突。解除宵禁还早着呢。” 当《环球时报》记者乘车绕过一座佛教风格的大钟楼后不久,就进入了罗兴亚人聚居区,这里的景象则让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道路两边被烧毁的房屋、清真寺随处可见,有的房屋只剩下一堆瓦砾,有的房屋只剩下骨架结构,墙面黑色被烧的痕迹显得触目惊心。在一个十字路口旁,记者看到一些工人仍在清理瓦砾,而街道上不时能看到荷枪实弹巡视的警察和军人。密铁拉大约有50万人口,其中缅族佛教徒占80%,罗兴亚人约占15%,两族民众此前相处比较和谐,很少有大规模的冲突。今年3月20日,一家罗兴亚穆斯林开的金店中发生争吵,引发密铁拉缅族佛教徒和罗兴亚穆斯林之间的大规模冲突,骚乱持续了3天。据官方统计,骚乱共造成44人死亡,90多人受伤。随后,密铁拉4镇区实施宵禁一直至今。当地司机带着《环球时报》记者来到引发骚乱的金店旁,这幢4层建筑几乎完全被毁。在金店旁,有一个临时岗哨,3名军人持枪警惕地注视着过往的行人。当地人孟孟基称,以前来自缅甸北部和南部的各种货物都汇聚到这里,使密铁拉成为缅甸一个重要的商业和物流枢纽。在骚乱发生前,密铁拉主干道两边各种电器店、手机店、服装店、饭店林林总总,十分热闹。但眼前冷清的街道和被人遗弃的空荡房屋,让人很难想象它曾经的繁华。当地的罗兴亚人更盼望能有稳定的生活。昂佐·穆萨是当地罗兴亚穆斯林,他对记者说,他以前在密铁拉有不少缅族佛教徒朋友,彼此关系很好,但是情况一夜之间完全变了,他们在密铁拉没有任何安全感。穆萨称,现在许多罗兴亚人都生活在临时搭建的难民营里,“难民营外面有军警重兵把守,但人们在那里的生活状况很糟糕,以前每天可以赚10美元,现在在难民营里想要赚1美元都很难。缅甸如果继续发生这样的动乱,对谁都没有好处”。极端情绪笼罩缅甸伴随缅甸民族宗教冲突兴起的是缅甸一些极端民族和宗教思潮,尤其是以僧人维拉图为代表的“969运动”。近些年来,维拉图一直号召抵制罗兴亚人商店,严禁跨种族宗教婚姻。近来,维拉图还四处演讲宣称:“现在不是需要冷静的时候,恰恰是需要热血沸腾的时候。”本报记者在密铁拉采访时,正值美国《时代》周刊7月刊以封面报道的形式将维拉图称之为“佛教恐怖主义脸孔”,甚至冠以“缅甸本·拉登”的称呼,引发缅族佛教徒极大不满。不过,“缅甸记者网络”秘书长敏皎认为,《时代》周刊的报道仅仅是指出缅甸存在一些人滥用民族和宗教的名义煽动暴力,并非歧视缅族佛教徒。在缅甸,缅族佛教徒和罗兴亚人之间的恩怨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当年英国殖民者从英属印度迁来大量印度裔穆斯林,引发了缅甸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1930年,仰光爆发了大规模反印度裔暴动。此后几十年来,被认为是这些印度人后裔的罗兴亚人与缅甸主体民族缅族的冲突时有发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胡逸山对《环球时报》表示,缅甸最近接连爆发的民族宗教冲突已严重恶化了缅甸投资环境,并对缅甸改革的声誉造成了打击。如果缅甸政府不采取措施任由冲突恶化,将会对缅甸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少数族裔担心受冲击事实上,与东南亚许多国家相似,在缅甸这个并不大的国家有135个民族,且主体民族缅族仅占总人口65%,这客观上决定了该地区民族问题的复杂性,落后的经济和民族历史矛盾使其成为世界民族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在缅甸,许多少数族裔都担心当地仍可能随时爆发民族宗教冲突。有少数族裔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缅甸政府声称照顾少数民族,但是没有资金进行帮助,甚至有时只考虑缅族的发展,加之少数民族与缅族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各种矛盾纠结在一起,很容易发生动乱,而少数民族是弱势群体,受到迫害的机会很大,不少华人也十分担心。曼德勒一家佛教寺庙的住持吴耶瓦达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僧侣应当更加注重自身修行而不是参与政治,“在我看来,缅甸人、印度人、掸族人,或者佛教徒和穆斯林,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是人,众生平等”。不过吴耶瓦达承认,目前在缅甸和他持相同理念的人越来越少,类似维拉图这样的理念此前只得到大约40%缅甸民众的支持和认同,但是随着宗教冲突的频繁爆发,现在这一比例已经达到70%。人们很容易被愤怒和仇恨的极端情绪所掌控。当《环球时报》记者离开密铁拉时,当地司机昂敏指着刚修补好的公路说:“缅甸正一步步开始发展,刚有了新的希望,真不忍心看到国家发展被民族和宗教冲突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