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20FNjTb8O作者:程是颉 胡波波world.huanqiu.comarticle逃离印度“中国街”,华人经历了什么?/e3pmh22ph/e3pmh26vv【环球时报驻巴基斯坦特派记者 程是颉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胡波波】“四会餐厅”“北京饭店”,高悬的红色灯笼以及墙上的繁体中文海报——这是位于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华人聚居区的街头风景。这里叫作“塔霸”,是印度历史最悠久的“唐人街”,当地人也叫它“老中国市场”。很难想象,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的塔霸,曾经是一处常住华人人口多达2万的大型社区,但现在恐怕连2000人都不到。英国媒体近日报道称,受印度对华人怀疑和敌视情绪影响,加尔各答华人社区正在迅速萎缩,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环球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当地华人,听他们讲述逃离或者留守印度“中国街”的故事。曾经的孙逸仙街位于加尔各答塔霸社区的培梅中学,最热闹的时候是每周六下午。今年66岁的华人熊展通,骑着小摩托来这里,和老友们相聚在学校。熊展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在这里出生长大,就读于培梅中学,毕业后在家族的皮革厂工作,在塔霸街区生活了一辈子。 实际上,培梅中学从2015年就停止办学了,如今成了本地华人交流聚会的场所。加尔各答的华人社区总人数不超过2000人,年轻人大多已经离开,剩下的多数是像熊展通这样的老人。加尔各答是一座由英国人建设的港口城市,1772年成为英属印度的首都,是英国殖民印度的大本营。按熊展通他们从小听说的传奇,1778年,一位中国茶商来到加尔各答,用茶叶与英国人交换来一片土地。从此,越来越多华人来到这里生活定居。广东南顺人做木工、客家人制皮革做鞋、湖北人安牙洗牙、上海人开洗衣店。有研究认为,在印度宗教观念中这些行业属于“低种姓职业”,本地人不愿涉足。但这些行业的市场需求很大,于是成为华人来这里安身立命的职业选择。时至今日,印度华人所从事行业仍没有太大变化。当地一名华人介绍说,18世纪的加尔各答,因英属东印度公司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一个国际商港,当时的印度卢比非常值钱,因此对华人来说,去加尔各答是一次淘金致富之旅。在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的两波移民潮后,在印度华人的数量达到顶峰,仅加尔各答一地就有2万多人,唐人街风头一时无二。宝昌金铺是加尔各答最大的华人酱料公司,负责销售的华人李佳妮丝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忆,加尔各答华人最多的时候有数万人,华人餐厅处处可见。在加尔各答市中心的孙逸仙街,一路都是中国人开的餐馆。印度执法单位时常过来“找麻烦”如果照此发展,在印度的华人也会与其他国家一样“人丁兴旺”。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加尔各答华人社区衰落始于1962年中印战争,当时即使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华裔也遭到怀疑和敌视,许多人决定搬到其他国家。从那时起到1967年前后,印度华人几代人苦心孤诣营造的华人社区遭到严重破坏。70年代开始,华人陆续离开印度,移民到欧洲、澳洲、北美等地,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印华人数量锐减。90年代,当地政府以推行环保法令为由,关停兼并中国人在这里开设的皮革厂。熊展通表示,印度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华人的排挤始终存在,当地华人“心里明白,不敢讲”。《环球时报》记者2019年在该地调研时,仍能看到街头“请把选票投给某某某”的中文政治标语,宫保鸡丁也比新德里很多印度人开的中餐馆正宗不少。总之,还是能够一眼看出塔霸的华人社区属性。2020年6月15日,中印双方在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发生冲突后,这种“逃离潮”也在加速。在这场冲突之后,在印华人和企业普遍遭到印度政府的无理打压,有不少华人因所谓的“签证逾期”被拘捕。当时,在印度的华人社群里弥漫着“1962年不会又回来了吧”的担心。也有人不堪执法部门之扰,选择结束在印度的生意或生活离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华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就是在冲突后选择离开印度的华人中的一员。他说,冲突之后,时不时就有印度执法单位过来“找麻烦”,有时在店里“一坐就是一整天,让你根本无法开张”。一个极小切面2022年,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将塔霸纳入“世界建筑文物观察名录”。《印度快报》报道说,该地之所以被纳入名录,“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该社区正逐渐被边缘化,建筑遗产处于危险之中”。如今,加尔各答的塔霸社区留下的华人,大多数是和熊展通一样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不愿离开“故乡”的老人。“可能和国内的农村有点像,年轻人走出去寻找更好的生活,我们就留下来甘当‘空巢’老人,” 熊展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不过,中印冲突期间离开的华人,有人目前打算重返印度。一位华人告诉记者,疫情放开后,像他一样准备回到印度“重操旧业”的人不在少数,“一来边境问题的热度似乎在下降,总体感觉两国关系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二来很多商业资源都还在印度”。另外,他还说,虽然现在印度华人的数量比冲突前少很多,但韩国、日本等其他东亚文化圈国家前往印度的人却越来越多,“相信这也是以后我的潜在客户”。他谈到这些时显得很有信心。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印度在地缘政治领域寻求左右逢源,在人口结构等发展潜力指标方面具有优势,看起来是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但历史一次次证明,印度不少执政者缺乏市场规则意识,制定政策时肆意损害外部投资者的权益。塔霸华人社区虽然只是印度经济一个极小切面,却毫厘毕现地展露了近百年印度发展历程中未曾改变的文化和社会惯性。168495995728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袁小存环球时报168496984339911[]
【环球时报驻巴基斯坦特派记者 程是颉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胡波波】“四会餐厅”“北京饭店”,高悬的红色灯笼以及墙上的繁体中文海报——这是位于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华人聚居区的街头风景。这里叫作“塔霸”,是印度历史最悠久的“唐人街”,当地人也叫它“老中国市场”。很难想象,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的塔霸,曾经是一处常住华人人口多达2万的大型社区,但现在恐怕连2000人都不到。英国媒体近日报道称,受印度对华人怀疑和敌视情绪影响,加尔各答华人社区正在迅速萎缩,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环球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当地华人,听他们讲述逃离或者留守印度“中国街”的故事。曾经的孙逸仙街位于加尔各答塔霸社区的培梅中学,最热闹的时候是每周六下午。今年66岁的华人熊展通,骑着小摩托来这里,和老友们相聚在学校。熊展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在这里出生长大,就读于培梅中学,毕业后在家族的皮革厂工作,在塔霸街区生活了一辈子。 实际上,培梅中学从2015年就停止办学了,如今成了本地华人交流聚会的场所。加尔各答的华人社区总人数不超过2000人,年轻人大多已经离开,剩下的多数是像熊展通这样的老人。加尔各答是一座由英国人建设的港口城市,1772年成为英属印度的首都,是英国殖民印度的大本营。按熊展通他们从小听说的传奇,1778年,一位中国茶商来到加尔各答,用茶叶与英国人交换来一片土地。从此,越来越多华人来到这里生活定居。广东南顺人做木工、客家人制皮革做鞋、湖北人安牙洗牙、上海人开洗衣店。有研究认为,在印度宗教观念中这些行业属于“低种姓职业”,本地人不愿涉足。但这些行业的市场需求很大,于是成为华人来这里安身立命的职业选择。时至今日,印度华人所从事行业仍没有太大变化。当地一名华人介绍说,18世纪的加尔各答,因英属东印度公司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一个国际商港,当时的印度卢比非常值钱,因此对华人来说,去加尔各答是一次淘金致富之旅。在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的两波移民潮后,在印度华人的数量达到顶峰,仅加尔各答一地就有2万多人,唐人街风头一时无二。宝昌金铺是加尔各答最大的华人酱料公司,负责销售的华人李佳妮丝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忆,加尔各答华人最多的时候有数万人,华人餐厅处处可见。在加尔各答市中心的孙逸仙街,一路都是中国人开的餐馆。印度执法单位时常过来“找麻烦”如果照此发展,在印度的华人也会与其他国家一样“人丁兴旺”。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加尔各答华人社区衰落始于1962年中印战争,当时即使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华裔也遭到怀疑和敌视,许多人决定搬到其他国家。从那时起到1967年前后,印度华人几代人苦心孤诣营造的华人社区遭到严重破坏。70年代开始,华人陆续离开印度,移民到欧洲、澳洲、北美等地,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印华人数量锐减。90年代,当地政府以推行环保法令为由,关停兼并中国人在这里开设的皮革厂。熊展通表示,印度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华人的排挤始终存在,当地华人“心里明白,不敢讲”。《环球时报》记者2019年在该地调研时,仍能看到街头“请把选票投给某某某”的中文政治标语,宫保鸡丁也比新德里很多印度人开的中餐馆正宗不少。总之,还是能够一眼看出塔霸的华人社区属性。2020年6月15日,中印双方在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发生冲突后,这种“逃离潮”也在加速。在这场冲突之后,在印华人和企业普遍遭到印度政府的无理打压,有不少华人因所谓的“签证逾期”被拘捕。当时,在印度的华人社群里弥漫着“1962年不会又回来了吧”的担心。也有人不堪执法部门之扰,选择结束在印度的生意或生活离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华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就是在冲突后选择离开印度的华人中的一员。他说,冲突之后,时不时就有印度执法单位过来“找麻烦”,有时在店里“一坐就是一整天,让你根本无法开张”。一个极小切面2022年,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将塔霸纳入“世界建筑文物观察名录”。《印度快报》报道说,该地之所以被纳入名录,“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该社区正逐渐被边缘化,建筑遗产处于危险之中”。如今,加尔各答的塔霸社区留下的华人,大多数是和熊展通一样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不愿离开“故乡”的老人。“可能和国内的农村有点像,年轻人走出去寻找更好的生活,我们就留下来甘当‘空巢’老人,” 熊展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不过,中印冲突期间离开的华人,有人目前打算重返印度。一位华人告诉记者,疫情放开后,像他一样准备回到印度“重操旧业”的人不在少数,“一来边境问题的热度似乎在下降,总体感觉两国关系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二来很多商业资源都还在印度”。另外,他还说,虽然现在印度华人的数量比冲突前少很多,但韩国、日本等其他东亚文化圈国家前往印度的人却越来越多,“相信这也是以后我的潜在客户”。他谈到这些时显得很有信心。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印度在地缘政治领域寻求左右逢源,在人口结构等发展潜力指标方面具有优势,看起来是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但历史一次次证明,印度不少执政者缺乏市场规则意识,制定政策时肆意损害外部投资者的权益。塔霸华人社区虽然只是印度经济一个极小切面,却毫厘毕现地展露了近百年印度发展历程中未曾改变的文化和社会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