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GigH world.huanqiu.comarticle俄罗斯驻华大使:从小听中国音乐,读愚公移山故事/e3pmh22ph/e3pmh2398早在新中国建国之初,“中国制造”就享誉海外。在千千万万苏联人家里,人们都离不开中国热水瓶,还用收音机收听中国音乐,娃娃们从小就读愚公移山的故事。谁家要是买了中国制造的乒乓球拍,更是让人羡慕嫉妒。70年代末,中国再次做出惊世之举。不过,这次是“中国智造”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像一股“新鲜的空气”吹遍全球。中国的变化究竟有多大呢?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听他讲述自己的中国缘、中国情和中国故事。他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通”哦,4次赴中国工作,前后加起来12年了。精彩不容错过,让咱们一起听他娓娓道来。从小听中国音乐,读愚公移山故事我今年62岁了。在我幼年、童年和青年时代,中国就进入我的生活了。小时候,身边随处可见中国商品,包括毛巾、服装、鞋等。最受欢迎的是中国制造的热水瓶,每家都有一个。收音机里有时播放中国音乐。我读过中国的许多寓言故事,比如愚公移山。 我们国家那时有许多中国留学生,特别是在我曾经生活过的城市列宁格勒(即现在的圣彼得堡),在街上很容易碰到中国人。上学念书期间,我喜欢上了中国邮票。当时,打乒乓球是一项很流行的体育运动。要是谁能买到中国生产的乒乓球特别是乒乓球拍,会令人羡慕不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像“一股新鲜的空气”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许多细节令人难忘。1978年夏天,我再次来到中国,在苏联驻华贸易代表处工作。那一年的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979年,197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发布。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从来没有公布过。这表明,中国已回归正常生活,开始经济稳定发展的时期。我当时认为,中国拥有经济加速增长所需的一切资源。问题在于,要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模式,这正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我记得中国在建立经济特区方面最早采取的那些步骤。这同样是1979年初的事。我还记得中国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营企业。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就什么是中国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等术语频繁出现。他们强调,中国的经济模式应该具有中国特色,也就是要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这些理论观点闻名世界,对我们来说就像一股新鲜的空气,因为当时苏联只有计划经济。上班时,最有意思的事情是阅读中国的报刊杂志。我第一次来中国时,当时只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红旗》杂志。但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开始发行数量众多的报刊杂志。我们在新华书店里买回来很认真地读。比如,当时的《半月谈》杂志就是很有意思的刊物,我们买了之后都从头读到尾。《瞭望》杂志开始出刊,中国社科院出版的《经济研究》、《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等期刊也复刊了。随后还出现了专业性很强的《经济学动态》杂志和《世界经济导报》。您瞧,都过去30多年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它们的名称。够吃够用,红星二锅头,两块八毛五在那个年代,北京的王府井、长安街、前门等地,有大型的自行车停车场,每天都有成百上千辆自行车停在那里。每到上下班高峰期,街上是自行车的海洋。我那时在北京工作时,起初开一辆苏联产的“莫斯科人”牌小汽车,后来换成了“日古力”牌小汽车。假日里,我们可以驾车到北京周边,浏览名胜古迹,比如万里长城、明十三陵等。这些地方当时游客很少,可以悠哉乐哉地观看名胜古迹。这就是我业余时间的最爱。我们当时工资不高,所幸去中餐馆花费不多,比如在中餐馆里买一瓶红星二锅头只花两块八毛五,有一种啤酒每瓶只要五毛五分钱。我记得当时经常点的菜名,比如木须肉、回锅肉、鱼香肉丝、蚂蚁上树、宫保鸡丁、担担面等。我最爱吃北京烤鸭和水饺。喜爱邓丽君的歌,爱看电影《红高粱》1992年到1997年,我在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工作了5年。那时,俄中双边贸易额只有50亿美元,我们曾经提出过100亿美元的目标,但当时感觉很难实现,而我们现在的目标是2015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记得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工作时,业余时间我喜欢一边开车一边听邓丽君的歌曲,还看过电影《红高粱》。离开中国之后,我担任过俄罗斯外交部经济合作司司长、俄罗斯驻埃及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还曾经担任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多年。我当时就很清楚,下一次驻外就是去中国了。驻华大使当“计划生育模范”2013年,我被任命为俄罗斯驻华大使。接到任命书时,全家都很高兴。对我来说,再次来中国工作是期盼已久的值得高兴的事情,我没有考虑过也不愿意选择别的去处。和上世纪90年代一样,妻子随我在中国生活。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是个女儿。我在中国算得上计划生育的模范了。女儿从小就来到中国,在这里上过学。她喜爱中国。上大学之后,还来中国学习过一个学期。虽然她现在不在中国工作,但只要有机会,她就愿意来这里,不仅是为了看望我们,还因为中国吸引着她。近两年来,我去过中国的许多地方。今年我第一次去南京,参加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我还去过武汉、拉萨、重庆等地。此外,我今年还去了一趟海南三亚。通过在中国的旅行,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的高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对那些规模并不大的城市的印象比对北京、上海等地印象还深。当看到宽阔的道路、现代化的机场和高速铁路,一下子就明白了,不仅大城市,整个中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经常想起邓小平强调的“实事求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改革举措符合中国国情。这些看似简单的举措,实际上是经济领域的一场革命。我亲眼看到,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这些政策是如何付诸实践的。我还见证过中国第一批万元户是怎样产生的。那时一万元已经是很大的金额了,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现在人们都不说万元户了,而是说谁成了百万富翁。让“中国热”再热点吧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举办了中俄青年交流年活动。我总得感觉不错,但我还是认为,这样的活动太少。中俄年轻人之间的交往非常重要。在俄罗斯有“中国热”,开设了十几所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年轻人学习中文。中国武术在俄罗斯也很流行。我希望,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俄中两国各领域合作能得到新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人文等领域,特别是青年之间的交流。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镜鉴(jingjianpd)。1419871440000责编:lidaxin镜鉴141987144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1230/20141230125842306.cn/mmbiz/5{"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早在新中国建国之初,“中国制造”就享誉海外。在千千万万苏联人家里,人们都离不开中国热水瓶,还用收音机收听中国音乐,娃娃们从小就读愚公移山的故事。谁家要是买了中国制造的乒乓球拍,更是让人羡慕嫉妒。70年代末,中国再次做出惊世之举。不过,这次是“中国智造”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像一股“新鲜的空气”吹遍全球。中国的变化究竟有多大呢?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听他讲述自己的中国缘、中国情和中国故事。他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通”哦,4次赴中国工作,前后加起来12年了。精彩不容错过,让咱们一起听他娓娓道来。从小听中国音乐,读愚公移山故事我今年62岁了。在我幼年、童年和青年时代,中国就进入我的生活了。小时候,身边随处可见中国商品,包括毛巾、服装、鞋等。最受欢迎的是中国制造的热水瓶,每家都有一个。收音机里有时播放中国音乐。我读过中国的许多寓言故事,比如愚公移山。 我们国家那时有许多中国留学生,特别是在我曾经生活过的城市列宁格勒(即现在的圣彼得堡),在街上很容易碰到中国人。上学念书期间,我喜欢上了中国邮票。当时,打乒乓球是一项很流行的体育运动。要是谁能买到中国生产的乒乓球特别是乒乓球拍,会令人羡慕不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像“一股新鲜的空气”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许多细节令人难忘。1978年夏天,我再次来到中国,在苏联驻华贸易代表处工作。那一年的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979年,197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发布。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从来没有公布过。这表明,中国已回归正常生活,开始经济稳定发展的时期。我当时认为,中国拥有经济加速增长所需的一切资源。问题在于,要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模式,这正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我记得中国在建立经济特区方面最早采取的那些步骤。这同样是1979年初的事。我还记得中国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营企业。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就什么是中国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等术语频繁出现。他们强调,中国的经济模式应该具有中国特色,也就是要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这些理论观点闻名世界,对我们来说就像一股新鲜的空气,因为当时苏联只有计划经济。上班时,最有意思的事情是阅读中国的报刊杂志。我第一次来中国时,当时只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红旗》杂志。但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开始发行数量众多的报刊杂志。我们在新华书店里买回来很认真地读。比如,当时的《半月谈》杂志就是很有意思的刊物,我们买了之后都从头读到尾。《瞭望》杂志开始出刊,中国社科院出版的《经济研究》、《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等期刊也复刊了。随后还出现了专业性很强的《经济学动态》杂志和《世界经济导报》。您瞧,都过去30多年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它们的名称。够吃够用,红星二锅头,两块八毛五在那个年代,北京的王府井、长安街、前门等地,有大型的自行车停车场,每天都有成百上千辆自行车停在那里。每到上下班高峰期,街上是自行车的海洋。我那时在北京工作时,起初开一辆苏联产的“莫斯科人”牌小汽车,后来换成了“日古力”牌小汽车。假日里,我们可以驾车到北京周边,浏览名胜古迹,比如万里长城、明十三陵等。这些地方当时游客很少,可以悠哉乐哉地观看名胜古迹。这就是我业余时间的最爱。我们当时工资不高,所幸去中餐馆花费不多,比如在中餐馆里买一瓶红星二锅头只花两块八毛五,有一种啤酒每瓶只要五毛五分钱。我记得当时经常点的菜名,比如木须肉、回锅肉、鱼香肉丝、蚂蚁上树、宫保鸡丁、担担面等。我最爱吃北京烤鸭和水饺。喜爱邓丽君的歌,爱看电影《红高粱》1992年到1997年,我在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工作了5年。那时,俄中双边贸易额只有50亿美元,我们曾经提出过100亿美元的目标,但当时感觉很难实现,而我们现在的目标是2015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记得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工作时,业余时间我喜欢一边开车一边听邓丽君的歌曲,还看过电影《红高粱》。离开中国之后,我担任过俄罗斯外交部经济合作司司长、俄罗斯驻埃及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还曾经担任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多年。我当时就很清楚,下一次驻外就是去中国了。驻华大使当“计划生育模范”2013年,我被任命为俄罗斯驻华大使。接到任命书时,全家都很高兴。对我来说,再次来中国工作是期盼已久的值得高兴的事情,我没有考虑过也不愿意选择别的去处。和上世纪90年代一样,妻子随我在中国生活。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是个女儿。我在中国算得上计划生育的模范了。女儿从小就来到中国,在这里上过学。她喜爱中国。上大学之后,还来中国学习过一个学期。虽然她现在不在中国工作,但只要有机会,她就愿意来这里,不仅是为了看望我们,还因为中国吸引着她。近两年来,我去过中国的许多地方。今年我第一次去南京,参加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我还去过武汉、拉萨、重庆等地。此外,我今年还去了一趟海南三亚。通过在中国的旅行,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的高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对那些规模并不大的城市的印象比对北京、上海等地印象还深。当看到宽阔的道路、现代化的机场和高速铁路,一下子就明白了,不仅大城市,整个中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经常想起邓小平强调的“实事求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改革举措符合中国国情。这些看似简单的举措,实际上是经济领域的一场革命。我亲眼看到,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这些政策是如何付诸实践的。我还见证过中国第一批万元户是怎样产生的。那时一万元已经是很大的金额了,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现在人们都不说万元户了,而是说谁成了百万富翁。让“中国热”再热点吧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举办了中俄青年交流年活动。我总得感觉不错,但我还是认为,这样的活动太少。中俄年轻人之间的交往非常重要。在俄罗斯有“中国热”,开设了十几所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年轻人学习中文。中国武术在俄罗斯也很流行。我希望,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俄中两国各领域合作能得到新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人文等领域,特别是青年之间的交流。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镜鉴(jingjian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