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FEBw world.huanqiu.comarticle翻译家林少华解读村上春树为何再次与诺奖无缘/e3pmh22ph/e3pmh2398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记者姜潇、王贤)曾创作《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1Q84》等畅销作品,连续6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在9日揭晓的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名单中,再次与之无缘,被媒体称为“最悲壮”的入围者。这位新作总会在日本掀起抢购狂潮的畅销书作家,为何总与诺奖失之交臂?而自1989年《挪威的森林》引入中国以来,村上春树为何在国内读者心中一直热度不减?9日,记者专访了村上春树作品的中文译者——翻译家林少华。为何总是“悲壮的入围者”?连续6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村上春树却一直与诺奖无缘,因此被媒体评为“最悲壮”的入围者。日本知名文艺评论家黑古一夫先生评论:比较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蛙》而言,村上的《1Q84》缺失了文学作品的批评性。因此,莫言获奖理所当然,村上恐怕永远要停留在候补者的位置了。 林少华说,今年村上被提名的短篇小说《失去女人的男人们》,又回到男女之间心理和感情纠葛问题,仍是弱化了批评性。“看来,政治体制考量不是他的强项,追究个人心灵的深度与广度、追求人性中那些难以言喻的微妙关系,才是村上春树的强项。”“村上春树”为何在中国魅力不减?《挪威的森林》被翻译引入中国已有25年,其间这位日本作家的作品在中国一直畅销不衰。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41本“林译”村上作品,已达630万册之多。村上作品为何能一直在国内读者中受到热捧,村上自己曾解读,“故事有趣”和“文体具有普世性渗透力”。而作为长期翻译村上作品的译者,林少华总结主要有两点:首先是符合中国社会转型期以城市青年为主体人群在情感和心灵上的需要。人们生活富裕了,人际沟通不畅等原因却带来孤独感、失落感、无奈无力等时代社会病,年轻人需要获得一种释放。林少华认为,当下国内一些作家的作品却很难满足城市青年的这种需求。“它们要么是灯红酒绿的场面,要么是光怪陆离的题材,缺乏心灵上的沟通与渗透。恰在这个时候,村上春树的作品‘乘虚而入’了。”林少华认为,村上春树作品中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也是其吸引人的独特之处。“文学贵在陌生美。村上作品的语言与其他日本作家,甚至一些欧美作家都是不同的,满足了当下大批城市青年人亟须获得这种审美愉悦的需求。”村上曾说:“鲁迅是最容易理解的”据林少华介绍,村上的短篇集《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中有一篇叫《完蛋了的王国》,其中的男主人公Q氏身上却发现了鲁迅文学的基因。村上认为,这个“Q氏”与鲁迅笔下的阿Q有着“偶然一致”。在日本拜访村上春树时,村上曾这样对林少华说:“也许鲁迅是最容易理解的。因为鲁迅有许多层面,既有面向现代的,又有面向国内和国外的,和俄国文学相似。”村上在他的文章中还表示:“鲁迅的《阿Q正传》使得鲁迅本身的痛苦和悲哀浮现出来,这种双重性赋予作品深刻的底蕴。鲁迅的阿Q具有‘一刀见血’的活生生的现实性。”林少华说,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无非是因为心情乃至精神上有相通之处。所以,村上的Q氏同鲁迅的阿Q的“偶然一致”,未尝不是这一意义上的“偶然一致”。1412861760000责编:lidaxin新华网141286176000011["9CaKrnJFEBs","9CaKrnJFErU","9CaKrnJFE0g","9CaKrnJFBME"]{"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记者姜潇、王贤)曾创作《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1Q84》等畅销作品,连续6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在9日揭晓的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名单中,再次与之无缘,被媒体称为“最悲壮”的入围者。这位新作总会在日本掀起抢购狂潮的畅销书作家,为何总与诺奖失之交臂?而自1989年《挪威的森林》引入中国以来,村上春树为何在国内读者心中一直热度不减?9日,记者专访了村上春树作品的中文译者——翻译家林少华。为何总是“悲壮的入围者”?连续6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村上春树却一直与诺奖无缘,因此被媒体评为“最悲壮”的入围者。日本知名文艺评论家黑古一夫先生评论:比较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蛙》而言,村上的《1Q84》缺失了文学作品的批评性。因此,莫言获奖理所当然,村上恐怕永远要停留在候补者的位置了。 林少华说,今年村上被提名的短篇小说《失去女人的男人们》,又回到男女之间心理和感情纠葛问题,仍是弱化了批评性。“看来,政治体制考量不是他的强项,追究个人心灵的深度与广度、追求人性中那些难以言喻的微妙关系,才是村上春树的强项。”“村上春树”为何在中国魅力不减?《挪威的森林》被翻译引入中国已有25年,其间这位日本作家的作品在中国一直畅销不衰。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41本“林译”村上作品,已达630万册之多。村上作品为何能一直在国内读者中受到热捧,村上自己曾解读,“故事有趣”和“文体具有普世性渗透力”。而作为长期翻译村上作品的译者,林少华总结主要有两点:首先是符合中国社会转型期以城市青年为主体人群在情感和心灵上的需要。人们生活富裕了,人际沟通不畅等原因却带来孤独感、失落感、无奈无力等时代社会病,年轻人需要获得一种释放。林少华认为,当下国内一些作家的作品却很难满足城市青年的这种需求。“它们要么是灯红酒绿的场面,要么是光怪陆离的题材,缺乏心灵上的沟通与渗透。恰在这个时候,村上春树的作品‘乘虚而入’了。”林少华认为,村上春树作品中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也是其吸引人的独特之处。“文学贵在陌生美。村上作品的语言与其他日本作家,甚至一些欧美作家都是不同的,满足了当下大批城市青年人亟须获得这种审美愉悦的需求。”村上曾说:“鲁迅是最容易理解的”据林少华介绍,村上的短篇集《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中有一篇叫《完蛋了的王国》,其中的男主人公Q氏身上却发现了鲁迅文学的基因。村上认为,这个“Q氏”与鲁迅笔下的阿Q有着“偶然一致”。在日本拜访村上春树时,村上曾这样对林少华说:“也许鲁迅是最容易理解的。因为鲁迅有许多层面,既有面向现代的,又有面向国内和国外的,和俄国文学相似。”村上在他的文章中还表示:“鲁迅的《阿Q正传》使得鲁迅本身的痛苦和悲哀浮现出来,这种双重性赋予作品深刻的底蕴。鲁迅的阿Q具有‘一刀见血’的活生生的现实性。”林少华说,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无非是因为心情乃至精神上有相通之处。所以,村上的Q氏同鲁迅的阿Q的“偶然一致”,未尝不是这一意义上的“偶然一致”。